2021年处暑是具体时辰是多少吗?处暑有什么风俗禁忌?
来源 会员推荐
时间
2021-07-28- 作者 一森
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是有着很大的气候特点。其中,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。处暑节气开始之后,意味着夏天真正的过去了。也是三伏天接近尾声的时刻,处暑开始之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很大,这时候需要注意养生。那你知道,2021年的处暑具体是什么时候吗,一起来看看吧!
1.秋游
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正是人们畅游郊野、迎秋赏景的好时节。
而民间向来就有“七月八月看巧云”之说,其间就有“出游迎秋”之意。
2.开渔节
每年处暑期间,沿海地区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,欢送渔民驾船出海。
此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,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,鱼虾贝类发育成熟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,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。
3.放河灯
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,俗称“七月半”,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。
河灯,也叫“荷花灯”。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水中,任其飘流,向海神祈保平安。
后来发展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、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。
4.吃鸭肉
鸭肉味甘性凉,具有滋阴养胃、利水消肿的作用,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。
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,一般处暑这天,人们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。
而江苏地区,做好鸭子菜,首先要端一碗送给邻居,正所谓“处暑送鸭,无病各家”。
禁忌盘点:
1.不可穿着太暴露
处暑天虽说秋意会渐浓,但是还是有“秋老虎”的存在的。早晚温度较低,中午仍是烈日炎炎,在此小编贴心提醒大家,在穿衣上不可太过暴露,早晚出行可多携带一件薄外套,以免不时之需。
2.不能久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场所
暑去凉来的交接点上,正是夏秋季节疾病高发期的阶段,这段时间内流感性感冒、病毒性感冒会莫名爆发,并快速传播蔓延开来。出行时需要注意公共场所的选择,不要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、闷热干燥的空间内,这对呼吸道来说是一种负担。
3.不行暴饮暴食
饮食方面上,要遵循清热安神、健脾祛湿的原则,多食用百合、莲子、冬瓜、红豆、芹菜等食物,宜清淡少油。暴饮暴食,对脾胃和消化道是极其不好的,少食多餐、饮食有规律才是正道。
4.不可直接洗冷水澡
在夏季酷暑袭来之时,人们就喜欢洗冷水澡,但在处暑节期间,天已渐凉,冷水澡的锻炼形式必须循序循序渐进的原则,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,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。切记不可直接洗冷水澡。
5.不宜长期紧闭窗门
在处暑节气后的一段时间内,不建议长期紧闭窗门,宜适当开窗开门以释放室内的湿浊之气,也可在室内适当养些花草或金鱼,如绿萝这类好养、喜水的植物是最适合不过的,这些东西能使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。
6.不该总独处
微风徐徐的秋意缓缓袭来,加之人生不如意事时常八九的频繁,人不能总是独处在同一个环境中,这样易引起情绪上的悲伤失控,烦恼和压抑的情感很容易一触即发。可约上好友,三五成群结伴出游赏景、聚餐,调动起自己的乐观情绪,保持乐天派的想法,精神饱满地笑迎每一天。
7.避免熬夜
熬夜伤身,但是大家往往还是免不了明知故犯的情况。在处暑期间,扶正固本,保持阴阳平衡是十分重要的,良好的作息习惯能保证你精力充沛。
8.避免皮肤伤害
夏意渐去,但烈日还是每天准时地当空照,防暑祛湿还是养生需注重的。出行时,注意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的结合实施,天气偏于干燥,记得多喝水,对皮肤要定时给予补水,以防被紫外线晒伤。
9.禁忌身体受凉
寒从脚下生、养生先养脚是众所周知的,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。女性应少穿露脐装,注意腹部的保暖问题。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,皮下没有脂肪组织,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,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,一旦受凉,危害就是直击肠胃的。
10.禁止饮食偏嗜
饮食过冷过热,饮食五味偏嗜易导致阴阳失调或者某种营养的缺乏,因此在饮食上,应尊崇少食多餐,均衡饮食,多吃蔬菜水果,饮食的种类合理搭配,膳食结构合理,宜温热适中,这样就能远离“病从口入”的危险,健康生活每一天。

2021年处暑是具体时辰是多少吗?
2021年处暑节气的时间为: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05:34:48处暑有什么风俗禁忌?
风俗盘点:1.秋游
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正是人们畅游郊野、迎秋赏景的好时节。
而民间向来就有“七月八月看巧云”之说,其间就有“出游迎秋”之意。
2.开渔节
每年处暑期间,沿海地区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,欢送渔民驾船出海。
此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,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,鱼虾贝类发育成熟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,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。
3.放河灯
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,俗称“七月半”,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。
河灯,也叫“荷花灯”。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水中,任其飘流,向海神祈保平安。
后来发展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、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。
4.吃鸭肉
鸭肉味甘性凉,具有滋阴养胃、利水消肿的作用,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。
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,一般处暑这天,人们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。
而江苏地区,做好鸭子菜,首先要端一碗送给邻居,正所谓“处暑送鸭,无病各家”。

1.不可穿着太暴露
处暑天虽说秋意会渐浓,但是还是有“秋老虎”的存在的。早晚温度较低,中午仍是烈日炎炎,在此小编贴心提醒大家,在穿衣上不可太过暴露,早晚出行可多携带一件薄外套,以免不时之需。
2.不能久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场所
暑去凉来的交接点上,正是夏秋季节疾病高发期的阶段,这段时间内流感性感冒、病毒性感冒会莫名爆发,并快速传播蔓延开来。出行时需要注意公共场所的选择,不要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、闷热干燥的空间内,这对呼吸道来说是一种负担。
3.不行暴饮暴食
饮食方面上,要遵循清热安神、健脾祛湿的原则,多食用百合、莲子、冬瓜、红豆、芹菜等食物,宜清淡少油。暴饮暴食,对脾胃和消化道是极其不好的,少食多餐、饮食有规律才是正道。
4.不可直接洗冷水澡
在夏季酷暑袭来之时,人们就喜欢洗冷水澡,但在处暑节期间,天已渐凉,冷水澡的锻炼形式必须循序循序渐进的原则,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,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。切记不可直接洗冷水澡。
5.不宜长期紧闭窗门
在处暑节气后的一段时间内,不建议长期紧闭窗门,宜适当开窗开门以释放室内的湿浊之气,也可在室内适当养些花草或金鱼,如绿萝这类好养、喜水的植物是最适合不过的,这些东西能使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。
6.不该总独处
微风徐徐的秋意缓缓袭来,加之人生不如意事时常八九的频繁,人不能总是独处在同一个环境中,这样易引起情绪上的悲伤失控,烦恼和压抑的情感很容易一触即发。可约上好友,三五成群结伴出游赏景、聚餐,调动起自己的乐观情绪,保持乐天派的想法,精神饱满地笑迎每一天。
7.避免熬夜
熬夜伤身,但是大家往往还是免不了明知故犯的情况。在处暑期间,扶正固本,保持阴阳平衡是十分重要的,良好的作息习惯能保证你精力充沛。
8.避免皮肤伤害
夏意渐去,但烈日还是每天准时地当空照,防暑祛湿还是养生需注重的。出行时,注意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的结合实施,天气偏于干燥,记得多喝水,对皮肤要定时给予补水,以防被紫外线晒伤。
9.禁忌身体受凉
寒从脚下生、养生先养脚是众所周知的,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。女性应少穿露脐装,注意腹部的保暖问题。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,皮下没有脂肪组织,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,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,一旦受凉,危害就是直击肠胃的。
10.禁止饮食偏嗜
饮食过冷过热,饮食五味偏嗜易导致阴阳失调或者某种营养的缺乏,因此在饮食上,应尊崇少食多餐,均衡饮食,多吃蔬菜水果,饮食的种类合理搭配,膳食结构合理,宜温热适中,这样就能远离“病从口入”的危险,健康生活每一天。
精品测算